临翔区人民政府 临翔区人民政府

政务动态
近年来,临翔区博尚镇幕布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治理重要论述,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为统领,以优化网格服务保障为抓手,在助推“责任共建网”“和谐共享网”“多元共治网”“三网”联动上积极探索实践,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一、聚焦组织建设,筑牢“责任共建网”。幕布村坚持把基层党建工作作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按照“网格划分到哪里,党的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原则,不断健全由“镇党委+村党总支+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组成的网格治理工作体系。以“便于管理、利于服务、助于交流”为...
日期:2024-11-14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75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辣椒种植在章驮乡逐渐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然而,冬季低温天气不仅影响辣椒的生长周期和产量,还增加了病虫害的风险。为有效解决这一难题,章驮乡积极行动,开展了越冬辣椒试验种植项目,旨在探索适合本地种植、抗寒能力强的辣椒品种,为辣椒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为确保试验的成功,项目组在选种、育苗、管理等多个环节都进行了科学规划和精准施策。在选种方面,选择了羊角椒作为主要种植对象,并依据不同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设置了露天种植、大棚种植和露天盖膜种植三个对照试验组。同时,加强了苗期管理,通过定期浇水、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
日期:2024-11-11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75
近期,忙畔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积极响应并解决了原纸厂宿舍拆迁安置对象谭建明户等居民反映的子女升学择校问题,为涉及的10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找到了就近入学的解决方案。由于拆迁临时安置在玉龙花园小区,谭建明户等居民虽然解决了住房问题,但由于房屋无产权证,户口无法迁入玉龙社区,导致子女无法按照现行教育政策在玉龙社区周边就近入学。这给家庭带来了极大的负担,他们纷纷请求政府按照玉龙社区有房产有户口居民的标准,保障其子女就近入学的权利。得知情况后,忙畔街道高度重视,迅速组建工作小组,通过多种方式全面了解纸厂宿舍拆迁对象中适龄子女的升学情况。经过仔细审核,确认2024学年...
日期:2024-11-04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115
为提升博尚镇各族群众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博尚镇在镇党委党校成功举办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课堂”。此次培训吸引了来自博尚镇各村的20余名村民积极参与,共同营造了浓厚的语言文字学习氛围。课堂上,来自博尚完小的特聘教师段德玲围绕拼音、音调、词句拼读及短文诵读等关键环节,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耐心指导学员们识字、诵读,并帮助他们纠正发音。学员们全神贯注,认真听讲、跟练、记录,学习氛围十分浓厚。段老师在课堂上不断鼓励学员们大胆开口、勇于表达,她说道:“虽然大家对学习普通话的热情很高,但有些人还是不敢开口。不要害怕,多...
日期:2024-10-30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97
金秋时节,临翔区的辣椒迎来了丰收的季节,田间地头一片火红。在辣椒地里,椒农们忙碌地穿梭,采摘、打包、装袋,忙得不亦乐乎。这火红的辣椒,如同椒农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平村乡的椒农殷朝红表示:“我们村的土壤肥沃疏松且排水性良好,为种植朝天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今年,村里种植的辣椒果型饱满、产量高、品质上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刚摘下的辣椒就被抢购一空,为椒农们带来了可观的收益。村民周天斌今年尝试了种植美人椒新品种,他种植的10多亩辣椒每次采摘都能摘到800多斤。他笑着算起了一笔账:“按当前每市斤2.5元的价格计算,每次采摘的收入都能达到2000元左右。”这...
日期:2024-10-24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88
在风景如画的临翔区南美乡多依村,一颗颗曾经不起眼的山间野果——多依果,几经勤劳的拉祜群众之手,悄然蜕变成了如今增收致富的“幸福果”。多依村,顾名思义,因盛产多依果而得名。这里的拉祜族群众世代传承着种植多依树或采摘野生多依果的传统。然而,在过去,这些多依果大多只是被当作一种普通的山间野果,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近年来,多依村的村民们开始意识到这些小小果实的巨大潜力。他们纷纷扩大了多依果的种植面积,并在品种上进行了精心筛选,着重种植那些口感更佳、更受市场欢迎的果子。在这场多依果产业的发展浪潮中,胡荣华无疑成为了其中的佼佼者。胡荣华对多依果有着深厚的感情。...
日期:2024-10-18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138
今年以来,临翔区始终将解决群众饮水难题置于民生工作的核心位置,积极响应民众呼声,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全力推进农村饮水工程的维修与养护项目,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铺设坚实的“生命水源线”。在博尚镇完贤村户门自然村,面对两大供水片区虽主水池水量充足,却因入户管网老化、支管堵塞而引发的用水难题,区水务局迅速响应,秉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原则,与博尚镇人民政府、完贤村村委会及人大代表紧密协作,共同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通过精准调配资源,区水务局为该村量身订制了维修养护计划,提供了长达10300米的优质管材及212套龙头水表,总投资达7.34万元,有效解决了群...
日期:2024-10-15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95
近期,章驮乡邦福村的魔芋迎来采挖季,在魔芋种植基地,随处可见村民采挖魔芋的身影,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丰收景象,昔日的“土疙瘩”变成了如今的“金疙瘩”。邦福村位于海拔1650米的山区地带,年平均气温稳定在22℃,这种适宜的温度和光照条件,加之肥沃的土壤,为魔芋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2017年,邦福村村民罗老贵在外出考察后决定回乡发展魔芋种植。然而,由于缺乏经验和相关技术,他的种植之路起初并不平坦。在乡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的积极支持和帮助下,罗老贵得到了农业专家的技术指导,种植技术逐渐成熟,魔芋的产量也逐年提高,成为了村里的种植示范户。“我种魔芋已经有...
日期:2024-10-11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89
在金秋的温柔阳光下,蚂蚁堆乡邦海村夹山村民小组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见证着一个贫困村落向幸福家园的华丽转身。曾经,这里是居住条件简陋、交通闭塞、有地质灾害隐患的贫困角落;如今,它已蜕变成为宜居宜业、和谐美丽的乡村振兴典范。2015年,乘着国家脱贫攻坚的东风,邦海村夹山村民小组迎来了重大机遇,66户农户积极响应政府号召,踏上了易地扶贫搬迁的新征程。这不仅仅是一次物理空间上的迁移,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和勇敢追求。通过科学规划和精心建设,一幢幢现代风格的小洋楼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山脚下,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宽阔...
日期:2024-10-08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77
近日,在临翔区邦东乡团山村青贮玉米收购点,收割机来回穿梭,玉米秸秆在齿轮的旋转中自动收割,满地的玉米秸秆经过铡草机搅碎揉搓,变成青贮饲草排出,随后将其送往肉牛养殖场。团山村肉牛养殖场项目总投资350万元,建设1200平方米圈舍、130平方米管理房,配套饲料间、铡草机等设施,目前已建设完毕并投入运营。养殖场采取“村党组织+养殖大户+村集体经济+农户”的发展模式,并与当地农户签订协议收购青贮,“废弃秸秆”变身青贮饲料,不仅解决农村秸秆“去哪里”的难题,也带动了周围群众就业。团山村党组织通过产业经营带动、发展产业带动就业等方式,带动周边脱贫户和一般户加入肉牛养...
日期:2024-09-27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96
花生熟,硕果香,眼下正是花生收获的季节。9月24日,平村乡机关、青年人才党支部联合开展“志愿助农暖人心·粒粒花生皆是情”主题党日活动。“花生争拔赛现在开始!”一声令下,三个志愿小组在各自地块迅速进入比赛状态,一派忙碌的身影成为秋收季节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一颗颗饱满的花生被挖出,带着泥土的芬芳,那是秋天最朴实的味道。40名党员热情高涨,干劲十足,大家分工协作,有的拔花生、有的摘花生、有的把花生藤堆放整齐。“以竞赛形式开展助农活动,让活动变得更加有趣和富有挑战性,激发了大家的参与热情,同时还能增强大家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我们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机关党支...
日期:2024-09-25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81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93周年,为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升师生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逃生能力,近日,蚂蚁堆乡各校(园)开展了“9.18”应急疏散演练活动,全乡中小幼4100余名师生参与了此次演练活动。为了使演练活动安全有序的开展,各学校召开了班主任工作布置会,各班召开主题班会,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这次演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学校还对疏散路线进行了细致规划,确保在演练过程中师生们能够快速、安全地到达指定避险场所。随着警报声响起,各校师生迅速响应,按照事先制定的演练方案,有序、迅速地展开了紧急疏散行动。老师们立即引导学生弯腰低头,用双手护住头部...
日期:2024-09-22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55
时下,蚂蚁堆乡蚂蚁堆村庆林家庭农场的800亩晚熟芒果迎来了“甜蜜”丰收。走进芒果基地,成片的芒果树上硕果累累,一个个套袋的芒果挂满枝头,工人们正忙碌着剪果、装筐、搬运。“基地种植的晚熟芒果品种包括‘大尖黄’‘红贵妃’‘热龙’等,今年预计可采收芒果约700吨,实现产值420余万元。”庆林家庭农场负责人杨庆林介绍道。蚂蚁堆村日照充足,气温适宜,土壤肥沃,非常适宜芒果生长,加之技术推广,产出的芒果具有果形大、肉质肥厚、味道清甜的特点,且较耐贮运,主要销往北京、上海、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深受消费者青睐。芒果的丰收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今年农场全年...
日期:2024-09-18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77
在临翔区凤翔街道的南部,隐藏着一个因大棚蔬菜种植而焕发新生机的村庄——石房村。这个距离临沧城仅17公里的小村落,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宜人的气候条件,正逐步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典范。石房村,一个国土面积达14.7平方千米的地方,海拔1670米,年平均气温稳定在16.5℃,这样的自然条件仿佛是大自然对这片土地的特殊馈赠,为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然而,在十几年前,这里的村民还主要依赖传统的水稻种植为生,生活相对单一且收入有限。转折点出现在2005年,当时的区农业农村局首次向石房村提出发展大棚蔬菜种植的建议,大多数村民持观望态度,甚至有抵触情绪。但王家...
日期:2024-09-12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108
在云雾缭绕的群山怀抱之中,邦东村以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一片片绿色茶园。这片土地上,茶叶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实现绿色发展的金钥匙。在茶产业发展的道路上,茶企、合作社等组织充分发挥主体优势,通过对茶叶管护、采摘、加工等环节制定统一标准,送检后对达标的产品以不低于市场价的价格进行收购,实现了“质量提升、市场稳定、有效增收”的目标,从源头上保障了茶叶的生产质量安全,促进茶产业有序健康发展。初秋时节,走进邦东乡邦东村的云净庄茶叶合作社,工人们正忙于制作第一批秋茶。谈起邦东村种植茶叶的自然条件优势,合作社负责人朱宏滔滔不绝。“...
日期:2024-09-09文章来源:微播临翔浏览:146
1 2 3 4 5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