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居民健康素养评价指标纳入到国家卫生事业发展规划之中,作为综合反映国家卫生事业发展的评价指标。健康素养水平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事业等多种因素影响,反映当地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的重视程度。提升健康素养水平,是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是改善全民健康状况的重要策略和措施。
近年来,临翔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出台了《“健康临翔2030”规划纲要》,积极开展推进健康县城建设与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大对健康知识的宣教。按照市级统一部署要求,为摸清全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组织开展了2022年临翔区健康素养监测,现将2022年临翔区健康素养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二、监测方法与内容
(一)监测范围
根据云南省监测乡镇抽样情况,全区10个乡(镇、街道)为监测点,其中城市监测点2个,农村监测点8个。监测采取分层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每个监测点按抽样结果选取相应村(居)委会,每个村(居)委会抽取70个家庭户,每个家庭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人口作为调查对象,每个村(居)委会内完成50人份调查,每个监测点根据抽样结果进行调查。
(二)监测对象
本次监测对象为15-69岁常住人口。其中,常住人口指的是在调查地区连续居住并生活6个月及以上者,不考虑是否具有当地户籍,不包括集体居住于军事基地、医院、监狱、学校、养老院宿舍等地的居民。
本次调查,共1945名15-69岁常住人口参与了问卷调查,用于分析的有效问卷1945份,问卷有效率为100%。
在1945份有效问卷中,城市人口810人,占41.6%,农村人口1135人,占58.4%,城乡人口比为1:1.40;男性1101人,占56.60%,女性844人,占43.40%,男女性别比1.31:1。
在调查对象年龄方面,15-24岁、25-34岁、35-44岁、45-54岁、55-64岁、65-69岁调查对象占比分别为7.0%、11.1%、24.4%、29.9%、20.5%、7.1%。
在文化程度方面,不识字/很少识字、小学、初中、高中/职高/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学历占比依次为18.9%、36.1%、27.9%、8.5%、3.8%、4.7%、0.1%。
在民族构成方面,少数民族为346人,约占17.8%。
表1 临翔区 2022 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调查对象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 |
||
分类 |
调查人数(人) |
构成比(%) |
城乡 |
||
城市 |
810 |
41.6 |
农村 |
1135 |
58.4 |
年龄组(岁) |
||
15-24 |
137 |
7.0 |
25-34 |
215 |
11.1 |
35-44 |
475 |
24.4 |
45-54 |
582 |
29.9 |
55-64 |
398 |
20.5 |
65-69 |
138 |
7.1 |
文化程度 |
||
不识字/很少识字 |
367 |
18.9 |
小学 |
703 |
36.1 |
初中 |
543 |
27.9 |
高中/职高/中专 |
165 |
8.5 |
大专 |
74 |
3.8 |
本科 |
92 |
4.7 |
硕士及以上 |
1 |
0.1 |
民族 |
||
汉族 |
1599 |
82.2 |
少数民族 |
346 |
17.8 |
合计 |
1945 |
100 |
(三)监测指标及评价分析
1.健康素养水平
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2022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监测调查问卷用于监测分析的题目为50题,总分66分。判定具备基本健康素养的标准:问卷得分超过总分的80%以上,即问卷得分≥53分,即被判定为基本具备健康素养。
2.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根据《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2015版)》,
将健康素养划分为三个方面,即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某方面的健康素养水平,指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判定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的标准,以考察某方面素养所有题目的分值之和为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80%及以上者,被判定为具备该方面的健康素养。
3.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结合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将健康素养划分为六类健康问题素养,即科学健康观、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基本医疗素养和健康信息素养。
某类健康问题的素养水平,指具备某类健康问题健康素养的人在总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判定具备某方面健康素养的标准,以考察某方面素养所有题目的分值之和为总分,实际得分达到该总分80%及以上者,被判定为具备该方面的健康素养。
本报告结果部分呈现的健康素养水平及相关结果为加权数据,非样本数据,依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临翔区数据和监测过程中收集的基础数据,对样本数据的基础权重、无应答权重、事后分层调整权重进行了加权处理。
三、主要结果
(一)临翔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2022年临翔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9.9%。(详见表 2)
1.空间特点:
城乡:城市居民健康素养为11.9%,农村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8.4%,城市居民稍高于农村居民。
2.人群特点:
性别:男性健康素养水平为 9.2%,女性为 10.6%,女性略高于男性。
年龄:15—24 岁年龄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17.9%;其次为 25—34 岁,为10.1%;65—69 岁年龄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低,为 1.9%。
文化程度: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100%;其次是本科文化程度者,为 26.5%;最低为小学文化程度者,为4.2%。
民族:汉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10.1%,少数民族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 9.1%。
表 2 临翔区2022 年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人群分布 |
|
分类 |
健康素养水平(%) |
城乡 |
|
城市 |
11.9 |
农村 |
8.4 |
年龄组(岁) |
|
15-24 |
17.9 |
25-34 |
10.1 |
35-44 |
8.2 |
45-54 |
7.7 |
55-64 |
5.7 |
65-69 |
1.9 |
文化程度 |
|
不识字/很少识字 |
4.3 |
小学 |
4.2 |
初中 |
9.7 |
高中/职高/中专 |
13.6 |
大专 |
24.5 |
本科 |
26.5 |
硕士及以上 |
100 |
民族 |
|
汉族 |
10.1 |
少数民族 |
9.1 |
合计 |
9.9 |
(二)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
2022年,临翔区城乡居民三个方面健康素养水平: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为19.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为16.1%,基本技能素养水平为 7.7%。(详见表 3)
表 3 临翔区2022年城乡居民健康知识、行为和技能素养水平(%) |
||||
组别 |
健康素养 |
基本知识和理念 |
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 |
基本技能 |
城乡 |
||||
城市 |
11.9 |
24.3 |
17.8 |
8.0 |
农村 |
8.4 |
15.6 |
14.7 |
7.4 |
年龄组(岁) |
||||
15-24 |
17.9 |
27.0 |
23.2 |
15.3 |
25-34 |
10.1 |
23.8 |
16.8 |
8.6 |
35-44 |
8.2 |
18.2 |
14.3 |
6.0 |
45-54 |
7.7 |
17.6 |
14.0 |
4.8 |
55-64 |
5.7 |
9.5 |
11.9 |
3.3 |
65-69 |
1.9 |
8.5 |
8.8 |
1.3 |
文化程度 |
||||
不识字/很少识字 |
4.3 |
5.4 |
7.8 |
4.2 |
小学 |
4.2 |
9.2 |
9.2 |
2.7 |
初中 |
9.7 |
20.2 |
16.8 |
6.2 |
高中/职高/中专 |
13.6 |
26.7 |
24.3 |
12.3 |
大专 |
24.5 |
37.1 |
20.9 |
18.0 |
本科 |
26.5 |
60.1 |
40.6 |
23.9 |
硕士及以上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民族 |
||||
汉族 |
10.1 |
20.1 |
15.2 |
7.3 |
少数民族 |
9.1 |
17.5 |
18.6 |
8.8 |
合计 |
9.9 |
19.4 |
16.1 |
7.7 |
(三)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
2022 年临翔区城乡居民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全与急救素养37.6%,科学健康观素养 26.2%,传染病防治素养19.8%,健康信息素养水平为 17.2%,慢性病防治素养 16.6%,基本医疗素养 13.1%。(详见表 4)
表 4 临翔区2022年城乡居民具备6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 |
||||||
组别 |
科学健康观 |
传染病防治 |
慢性病防治 |
安全与急救 |
基本医疗 |
健康信息 |
城乡 |
||||||
城市 |
30.9 |
21.0 |
19.8 |
41.7 |
11.8 |
21.0 |
农村 |
22.5 |
18.9 |
14.1 |
34.4 |
14.1 |
14.2 |
年龄组(岁) |
||||||
15-24 |
32.7 |
28.2 |
31.3 |
48.5 |
16.5 |
23.2 |
25-34 |
35.4 |
23.7 |
17.2 |
46.9 |
14.9 |
23.4 |
35-44 |
24.5 |
17.0 |
13.1 |
36.7 |
10.9 |
16.6 |
45-54 |
22.0 |
18.2 |
11.9 |
32.0 |
12.5 |
13.9 |
55-64 |
16.9 |
11.7 |
8.5 |
22.9 |
10.7 |
8.0 |
65-69 |
11.3 |
8.3 |
5.8 |
21.3 |
8.4 |
7.7 |
文化程度 |
||||||
不识字/很少识字 |
9.9 |
9.7 |
3.2 |
19.0 |
11.7 |
7.3 |
小学 |
17.4 |
13.7 |
8.4 |
25.4 |
7.3 |
8.5 |
初中 |
28.9 |
22.9 |
14.9 |
46.4 |
13.1 |
18.3 |
高中/职高/中专 |
35.4 |
28.8 |
25.2 |
52.2 |
17.2 |
23.0 |
大专 |
36.1 |
18.0 |
36.1 |
51.6 |
21.0 |
37.4 |
本科 |
60.9 |
41.0 |
53.1 |
53.1 |
25.9 |
40.7 |
硕士及以上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100.0 |
民族 |
||||||
汉族 |
25.2 |
20.6 |
16.0 |
39.6 |
14.2 |
16.9 |
少数民族 |
29.2 |
17.3 |
18.7 |
31.6 |
9.7 |
17.9 |
合计 |
26.2 |
19.8 |
16.6 |
37.6 |
13.1 |
17.2 |
四、结论和分析
(一)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
我区对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日益重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一定的进展,但是,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造成我区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偏低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优质医疗资源匮乏,医疗服务的覆盖率与较发达县区相比有较大差距。二是居民文化程度总体偏低,群众接受高层次教育相对较少,健康相关知识接受度较低。三是少数民族众多,部分地区少数民族汉语知晓率低,掌握及应用健康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直接影响部分监测点开展健康素养监测入户调查工作。四是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专业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加之专业能力水平有限,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网络尚未形成合力,健康教育工作无连续性、持久性,致使健康教育工作仍较为滞后。
(二)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区域与人群特征明显
从区域来看,我区居民健康素养总体水平为9.9%。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差距,城市居民健康素养为11.9%,农村居民健康素养为8.4%,城市略高于农村。出现差异的原因主要是近年来,农村青壮年和受高素质教育人员外流严重,该人群对健康教育接受程度高,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该人群无法纳入问卷调查中,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地区的健康素养水平。
从人群来看,呈现出女性高于男性、15—24岁年龄组高于其他年龄组、文化程度越高健康素养水平越高的特点。女性健康素养水平为10.6%,男性为9.2%;15—24岁年龄组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17.9%,65—69岁年龄组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最低,为1.9%;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健康素养水平最高,为100.0%,小学文化程度者健康素养水平最低,仅为4.2%。上述分析结果表明,今后健康教育,应以农村地区、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为重点人群。加强传染病、慢性病等健康知识的科普宣传。
(三)居民对于基本健康技能掌握不足
从健康素养的三个方面来看,我区居民健康基本知识和理念素养水平较高,为19.4%;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水平次之,为16.1%;基本健康技能素养水平最低,为7.7%。表明我区城乡居民在将健康知识和理念转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今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要更加注重研究阻碍群众健康行为形成的因素,促进群众建立健康行为,同时加强培训,引导群众掌握基本健康技能。
从六类健康问题素养方面来看,居民安全与急救素养为37.6%;科学健康观素养为26.2%;传染病防治素养、慢性病防治素养、健康信息素养和基本医疗素养较低,分别为19.8%、17.2%、16.6%、13.1%。今后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中,要还结合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素养水平、基本健康技能素养水平偏低的现状,大力传播慢性病、传染病防控相关知识与技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控制疾病危险因素,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五、工作建议
(一)全面落实《健康临翔 2030 规划纲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健康生活的良好氛围。
将促进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全过程中,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继续加大对健康事业的投入,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良性协调发展。
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鼓励和支持开展爱国卫生月等群众性卫生与健康活动,依靠和动员群众控制和消除健康危险因素,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促进居民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行为。
(二)建立健全健康教育网络体系,明确健康教育工作专职人员,提升专业人员业务能力。
健康教育人才队伍建设是提高健康素养水平的有效途径。建议不断强化健康教育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人员规范化培训的长效机制,逐步增加专业技术人员的进修机会,加快专业人员素质提升,提高健康教育专业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调动健康教育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健康教育内容众多,方式方法多种多样,要鼓励其更多深入群众,理论联系实际,不断丰富知识储备,在工作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三)加强针对重点人群和重点领域的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全面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监测结果表明,农民、老年人、低学历者健康素养水平相对较低,我们开展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应根据不同人群自身特点、知识结构和健康需求,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点的健康教育或健康促进活动。由于儿童、青少年求知欲高,对于健康教育的内容易于接受,可塑性强,此阶段也是良好行为和生活习惯的养成期。因此,要积极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提高学校健康教育的质量,积极推动健康促进学校的发展,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养成健康的生活行为与习惯,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小手拉大手”的作用,借助青少年带动其他家庭成员改变其不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当前面对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持续上升的趋势严峻,应重点加强居民慢性病防治和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与技能指导,降低群众患病风险。
在自媒体时代,由于居民对伪科学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辨别能力不足,健康教育专业机构应针对不同人群、不同健康问题,开发有针对性的健康传播材料和健康工具,通过发放健康宣传资料、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开展健康主题活动、开发健康支持性工具、建立微信、微博等传播平台等多种方式,宣传医改相关政策、科学就医和合理用药常识等方面的内容,增加居民医疗信息获取途径,提高居民对医疗服务的认知,引导其主动利用医疗服务,促进个体健康发展。
临沧市临翔区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
2023年10月23日